游客
题文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
 
(1)图中a线段表示          (静息、动作)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    mV,
此时Na+            (内、外)流。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细胞体传向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
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快、慢)。
(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会受一些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
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
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                   的结合。若突触小体释放的
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
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的图示是          

(4)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                   ,调节产热活动最
重要的激素是             。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颤,这是机体通过          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____   _______ 两种途径来增加散热。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某实验小组欲从豆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脂肪的菌株。请回答: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为避免培养皿污染,需将培养皿呈状态放置。为避免培养液中菌体浓度过高,需将培养液进行处理。为了排除,需设置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
(3)为了筛选出菌株,可将适量的试剂滴加在平板中的菌落周围,洗去浮色后,如果菌落周围的现象是,则说明此种菌能够分泌脂肪酶。
(4)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可采用法接种于新的培养基平板上。
(5)试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的原因是

某自花受粉的植物花色受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控制色素是否形成,a无色素形成(无色素为白花),B控制紫色的合成,b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现有四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品种(甲—紫花,乙—白花,丙—红花,丁—白花),进行了如下实验:

(1)控制花色的这两对基因遵循定律,其中品种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若实验中的乙品种换成丁品种进行实验,则F2中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3)在甲品种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株蓝花植株(戊),让戊与丁品种杂交,结果如下:

①据此推测:蓝花性状的产生是由于基因________发生了______(显/隐)性突变。
②假设上述推测正确,则F2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种,为了测定F2中某蓝花植株基因型,需用甲、乙、丙和丁四个品种中的____________品种的植株与其杂交。

某一河流中有浮游植物a、b和浮游动物c、d四个优势种群,其中c、d均能以a、b为食,且d又可以以c为食。请回答:
(1)研究人员将a和b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和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的变化如A图和B图所示:

①a种群与b种群的关系是
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a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C图,试在C图中画出b种群数量的变化。

(2)由a、b、c、d四种生物可组成条食物链。
(3)若大量捕杀c使其数量减少,则一定时间内会导致d环境容纳量(增加、不变、下降)。
(4)若河流周围工厂少量排污后,河流仍能保持清澈,体现河流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的稳定性。

下图表示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相关激素,甲、乙、丙代表相关器官,请回答(在[]中填图中字母或文字):

(1)人在遇到寒冷刺激,身体的温度感受器产生兴奋,以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到体温调节中枢 []。
(2)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经有关神经的传导通过方式加速热量的产生,全身颤抖;通过方式减少热量散失,使面色苍白。体温调节中枢另一方面通过使相应的器官分泌相关激素,从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产生更多的热量,血液中激素含量增加的顺序依次是[]。
(3)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更容易精力集中,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已知在黑暗条件下蔗糖可以通过气孔进入叶片转化成淀粉,某科研小组为验证这一结论,将一株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去掉叶柄并用石蜡封口),平均分成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一段时间后,脱色用碘液检测叶片颜色变化,结果如下表(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忽略不计)。

编号
组1
组2
组3
组4
处理
叶片浸泡在5%蔗糖溶液中,通入O2
叶片浸泡在5%蔗糖溶液中,通入N2
叶片浸泡在蒸馏水溶液中,通入O2

黑暗
黑暗
黑暗
黑暗
检测结果
有淀粉
无淀粉
无淀粉
无淀粉


请回答:
(1)实验前要将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后叶片一般用__________(试剂)进行脱色处理,再用碘液处理。
(2)组1中蔗糖转化成淀粉的直接能源物质是,是通过产生的。与组1相比,组2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
(3)前三组实验不能证明蔗糖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因此必须增加组4,组4的处理是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