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下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A.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B.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C.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有机物制造量最大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
l0℃时的2倍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主要通过肽键连接
B.DNA、RNA分子中都可能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C.ATP分子中“T”代表每分子ATP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D.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碱基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只能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B.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雄蜂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体现了生殖细胞的全能性
C.tRNA与DNA都由四种核苷酸组成,都可储存遗传信息
D.蓝藻和水绵叶绿体中都含有DNA、RNA和光合色素
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出
A.在鼠尾草进化的过程中,雄蕊专化的基因频率升高 |
B.鼠尾草和蜜蜂间存在捕食和寄生两种种间关系 |
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 |
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
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 |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在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