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反应aA(g)+bB(g)  cC(g)(Δ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问题:
(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_____________;
(2)  A的平均反应速率vI(A)、v(A)、v(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_________;
(3) 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4) 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      T3(填“>”“<”“=”),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min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第IV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A、B、C)。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Br2+SO2+2H2O===H2SO4+2HBr相比较,水的作用不同的是

A.2F2+2H2O===4HF+O2 B.Cl2+H2O===HCl+HClO
C.2Na2O2+2H2O===4NaOH+O2 D.4Fe(OH)2+O2+2H2O===4Fe(OH)3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4OH===AlO2-+2H2O
B.实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Cl2:Cl2+2OH===Cl+ClO+H2O
C.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OH===H2O
D.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箔:Fe3+Cu===Fe2+Cu2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Ba2、SO42-、I。分别取样:①用pH计测试,溶液显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A.Ba2 B.I C.Na D.SO42-

等量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6 mol·L1 KOH溶液 B.3 mol·L1 HNO3溶液
C.2 mol·L1 H2SO4溶液 D.18 mol·L1 H2SO4溶液

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

A.强氧化性 B.吸水性 C.酸性 D.脱水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