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为我国某城市外围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该城市所在地区最有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A.台风、伏旱 | B.春旱、洪涝 | C.寒潮、沙尘暴 | D.滑坡、泥石流 |
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我国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甲、乙两图及其中的古诗回答下列各题。 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
A.甲~山高水阔,常绿阔叶林茂密乙~河口地带,鱼米之乡 |
B.甲~春寒料峭,野渡无人乙~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 |
C.甲~北雁南飞,叶落草枯乙~一种喀斯特地貌 |
D.甲~丘陵春深,溪水奔流乙~水乡江南,丘陵广布 |
形成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不同 | B.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 |
C.海拔高度不同 | D.人类活动不同 |
读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景观示意图(甲图)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系图(乙图),回答下列各题。甲图中为保护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不合理的措施是 ( )
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
B.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 |
C.采取措施保持③自然要素的稳定 |
D.强化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 |
下列叙述属于乙图中A环节的是( )
A.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温和湿润 |
B.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形成红色荒漠 |
C.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 |
D.河网稠密,径流量大,水能丰富 |
甲、乙两图都能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规律 |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C.垂直分异规律 |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①地降水降大于②地,其主要原因是()
A.①地位于沿海、②地位于内陆 |
B.①地位于山地迎风坡、②地位于内陆盆地 |
C.①地受准静止锋控制、②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
D.①地有暖流经过、 ②地有寒流经过 |
有关abc所代表的三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河为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 B.ab两河注入印度洋 |
C.b河是我国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 D.c河为内流河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回答下列各题。若上图是城郊近地面大气环流示意图,则此环流对城市大气环境的作用是()
A.②对丙具有净化、增温作用 | B.①对甲具有净化、增湿作用 |
C.②对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 | D.①对乙具有减温、减湿作用 |
若上图为北半球洋流分布模式图,且甲、乙、丙都位于北半球,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洋流①为西风漂流 |
B.洋流②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
C.乙处位于大陆西岸 |
D.甲乙丙的纬度由高到低 |
2013年8月18日下午,日本鹿儿岛县樱岛的昭和火山口发生爆炸性喷发,喷出的烟尘高达5000米,为观测史上最高的一次。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图甲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与昭和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图甲中的()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图乙数码所示辐射中,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而减弱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