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核生物细胞中,下列过程一定在生物膜结构上进行的一组是
①氧气的生成 ②NADPH变为NADP+ ③ADP转变为ATP
④光能转变为ATP中能量 ⑤抗体的合成 ⑥DNA复制和转录
⑦NADP+变为NADPH ⑧纺锤丝的形成
A.①④⑦ | B.①③④⑥⑦ | C.②④⑦⑧ | D.②③⑤⑥ |
用带有一个小孔的隔板把水槽分成相等的左右两室,把磷脂分子引入隔板小孔使之成为一层薄膜。水槽左室加入50ml含少量K+的溶液并插入负电极,右室加入50ml含大量K+的溶液并插入正电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隔板小孔处的薄膜通常由一层磷脂分子构成 |
B.通电前后,右室中的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
C.若将含K+的溶液换成含Ca2+的溶液,实验结果相同 |
D.本实验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
以下的实验方法可达到实验目的有
A.用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研究DNA的复制 |
B.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时,设计了两个实验组做相互对照 |
C.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是否存在CO2 |
D.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
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唾液淀粉酶的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中直接有关的膜结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 |
B.醋酸洋红染液能将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染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C.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
D.相对于心肌细胞,胰岛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 |
美国科学家2010年5月20日宣布,他们人工合成了一种名为蕈状支原体的DNA,并将其植入另一个内部被掏空、名为山羊支原体的微生物体内,最终使植入人造DNA的微生物重新获得生命,繁殖成世界上首个“人造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人造细胞的基本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构成 |
B.该人造细胞的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
C.该人造细胞的代谢方式与山羊支原体基本相同 |
D.该人造细胞具备的最基本生命特征是能够进行独立的新陈代谢活动 |
如果破除细胞骨架,动物蛋白的分泌速度会明显降低,由此可推知细胞骨架
A.是一种膜性细胞器 | B.有助于囊泡的运输 |
C.能促进ATP的合成 | D.可作为细胞板的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