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的 |
B.为确认蛋白质外壳是否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5S标记噬菌体 |
C.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 |
D.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以自身的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
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蛋白质,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A.tRNA种类不同 | B.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
C.核糖体成分不同 | D.mRNA碱基序列不同 |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RNA功能的是
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 B.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
C.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 D.参与核糖体的组成 |
下列科学研究方法中相同的是
①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试验发现遗传定律
②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④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⑤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验证
A.①② | B.③④ | C.③⑤ | D.②④ |
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
下图1表示男性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其体内的两对等位基因(Y与y,R与r)的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BC段的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0条或1条Y染色体 |
B.图1中DE段的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46条染色单体 |
C.图2中基因Y与y、R与r的分离可发生在图1中CD段 |
D.图2中基因Y与R、y与r的组合可发生在图1中DE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