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内20中氨基酸在分子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A.羧基的数目不同 | B.碱基的数目不同 |
C.氨基和羧基与碳原子的连接位置不同 | D.侧链基团(R基)不同 |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对象 |
B.某植物种群的后代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均发生了改变,这说明自然选择直接选择基因型而引起生物进化 |
C.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证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出现了新物种 |
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
下列是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1665年英国科学家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
B.1928年,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
C.19世纪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和差异性 |
D.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实了萨顿提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
关于人体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癌变主要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
B.癌细胞比所有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生长快 |
C.有些病毒能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
D.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表面的物质都发生明显的变化 |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
B.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
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
D.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02(mg/h) |
1.OO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OO |
黑暗下释放C02(mg/h) |
O.50 |
O.75 |
1.OO |
1.50 |
2.25 |
3.OO |
3.50 |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C.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