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①.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②.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③.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④.NaHCO3溶液和NaAlO2溶液混合后会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二者发生了双水解反应
⑤.氯气易液化,液氯可以保存在钢瓶中;
⑥.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O2,产生沉淀
⑦.液态水分子内存在着氢键,所以其分子比硫化氢分子稳定
⑧.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CuSO4固体,速率加快
A.2个 | B.3个 | C.4个 | D.5个 |
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a+ 、Al3+ 、Cl- 、SO42- | B.H+ 、Na+ 、Fe2+ 、NO3- |
C.K+ 、Cu2+ 、NO3- 、OH- | D.H+ 、NH4+、AlO2- 、SO42- |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 |
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 |
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氯气 |
D.若甲为NaOH 溶液,则丁可能是CO2 |
加热条件下把16.8 g铁粉完全溶解于100 mL某浓度的硝酸中,如反应只收集到0.4 mol NO2和0.1 mol N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NO3- 的物质的量为0.7 mol |
B.硝酸有剩余,铁粉反应完 |
C.反应后生成的盐为Fe(NO3)3和Fe(NO3)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 |
D.该硝酸的浓度为12 mol·L-1 |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
A |
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 |
溶液红色褪去 |
氯气具有漂白性 |
B |
将铜粉加入1.0mol·L-1 的Fe2(SO4)3溶液中 |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
金属Fe比Cu活泼 |
C |
用坩埚钳夹住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
金属铝的熔点比较低 |
D |
向盛有少量浓硝酸、稀硝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片大小相同的铜片 |
浓硝酸中铜片很快开始溶解,并放出红棕色气体;稀硝酸中过一会铜片表面才出现无色气体,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 |
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SO2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甲图中装置和药品制取SO2 |
B.可用乙图中装置和药品制取SO2 |
C.可用丙图中装置和药品收集二氧化硫并吸收尾气 |
D.可用丁图中装置和药品检验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CuSO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