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13-15题。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
| A.冬小麦和高梁 | B.春小麦和玉米 |
| C.甘蔗和甜菜 | D.谷子和大豆 |
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 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 |
|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 |
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
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
|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
|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
|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
下图为“四个国家1960年和2011年人口数量状况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
有关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德国人口总量和增长量最低 | B.美国人口增速和增长量最高 |
| C.印度人口总量和增速最高 | D.沙特阿拉伯人口总量最低而增速最高 |
上述四个国家中环境承载力最小的国家是
| A.沙特阿拉伯 | B.美国 | C.德国 | D.印度 |
下表为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完成各题。
| 降雨量(mm) |
降雨 强度 |
混交林地 |
坡耕地 |
荒草地 |
油松幼林地 |
||||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
| 33 |
弱 |
111 |
0.1 |
155 |
41.3 |
153 |
4.7 |
154 |
18 |
| 14 |
很强 |
29 |
0 .5 |
327 |
39.4 |
71 |
0.8 |
212 |
25 |
| 19 |
强 |
28 |
0.3 |
113 |
1.2 |
51 |
0.4 |
52 |
0.6 |
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草地荒草地 |
|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
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2010年12月22日宜万铁路开始运营,宜万铁路穿过恩施大峡谷,被称为“世界最难修的铁路”,是我国沿长江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回答各题。
宜万铁路工程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山区气温低,冻土发育 | B.经济落后,资金技术不足 |
| C.线路长,工程量大 | D.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 |
下列关于宜万铁路建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全国铁路网的布局更合理 | B.降低长江“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 |
| C.带动了三峡库区经济发展 | D.促进了东西交通联系 |
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省区均为我国重 要的粮棉生产基地 |
| B.重庆与武汉的城市地域结构主要受河流和地形影响 |
| C.人口分布特点为中部稠密,东西部稀疏 |
| D.恩施大峡谷是自然景观,为典型的流水堆积地貌 |
我国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图甲、图乙及其中的古诗回答各题。 
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
| A.甲:山高水阔,常绿阔叶林茂密乙:河口地带,鱼米之乡 |
B.甲:春寒料峭,野渡无人 乙: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 |
| C.甲:北雁南飞,叶落草枯乙:一种喀斯特地貌 |
| D.甲:丘陵春深,溪水奔流乙:水乡江南,丘陵广布 |
形成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不同 | B.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 | C.海拔高度不同 | D.人类 |
水稻不宜生长在()
| A.热带季风气候 | B.温带季风气候区 |
| C.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 D.地中海气候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