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L甲烷、乙烷、甲醛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15.68LCO2(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混合气体中乙烷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A.20% | B.40% | C.60% | D.80% |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测同浓度的Na2CO3、CH3COONa 溶液的PH值前者大 |
酸性强弱:CH3COOH 比H2CO3强 |
B |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出现浑浊 |
非金属性强弱:C>Si |
C |
向某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沉淀产生 |
说明此溶液中一定含SO42‾ |
D |
比较H2O和H2S的沸点前者大 |
非金属性:O>S |
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
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
C.实验III: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
D.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将盛有二氧化氮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溶液会充满试管
②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在煤燃烧时最终生成CaSO4,可减少SO2对大气的污染
③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
④电解从海水中得到的氯化镁溶液可获得金属镁
⑤为证明NaHCO3溶液中混有Na2CO3,取少量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混有Na2CO3
A.仅①③④⑤ | B.仅②③④ |
C.仅①③④ | D.仅①②④⑤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铝热反应中可得到铁,但工业上不用该反应来大量生产铁 |
B.可用蘸浓氨水的棉棒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
C.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原理相同 |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
下列有关结构和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铯的两种核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 |
B.元素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
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越多,越容易得电子 |
D.比黄金还贵的18O2和普通的16O2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