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它以本土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汇了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岭南文化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 显的区域特征 |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
| C.不同地区的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 D.中华 文化源远流长 |
调查发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有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亲自办样板,闭门造车,确定什么“五化”“十化”等模式,要求下面“照葫芦画瓢”,甚至照搬别人的经验。从矛盾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是()
| A.主观主义做法 |
| B.经验主义做法 |
| C.“一刀切”,没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 D.均衡论,不分重点 |
在采访村委会的过程中,村委会决定到2010年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果把农村建设仅仅理解成“村容整洁”,这种认识 ()
| A.正确,新农村是“村容整洁”的农村 |
| B.错误,新农村建设不单是“村容整洁”,应全面地看问题 |
| C.正确,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 D.错误,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
《扬子晚报》曾开展中
学生“偏才”现象大讨论。复旦大学欢迎“偏才少年”韩寒到学校旁听;“偏才少年”满舟作为保送生提前被该校录取。据此回答35-36题。 “偏才”主要体现了()
| A.主要矛盾 | B.矛盾的主要方面 |
| C.矛盾的对立 | D.矛盾的统一 |
上述材料从哲学上告诉我们()
1.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办事情应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同时兼顾次要矛盾
③看问题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要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又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是()
①郸学步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唇亡
齿寒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2010年,我国共出现15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扬沙、浮尘过程6次,沙尘暴过程8次,强沙尘暴过程1次,共有15个省(区、市)的780多个县(市)受到沙尘天气影响,受影响土地面积320多万平方公里,受影响人口3.2亿。
专家指出,沙尘天气的治理事业是长期的过程,一定要树立长期治理的理想,不要今年植树,明年就期望见效。这一观点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 A.树立正确的意识,让意识决定物质 |
| B.在前进中看到曲折,在曲折中看到光明 |
| C.重视量的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
| D.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