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90岁生日。光阴似箭,岁月如梭,90年的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培养出一大批又一大批像方志敏、沈浩等党的优秀儿女,也严惩了少数腐败分子;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艰难困苦的洗礼已经成为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成熟的党。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必须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把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新疆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新疆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人心和力量更好凝聚到科学发展上来。
(1)材料一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哪些哲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材料一: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随着城镇化的推产权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让人无限伤感。
材料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内容丰富,明确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等六大任务。在城镇化的六大任务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
(1)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知识说明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消亡让人无限伤感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的认识。
(3)除唯物辩证法外,请找出两条确立“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的哲学依据并简要描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月22日至25日,第四十四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2014达沃斯论坛)在瑞士达沃斯举行。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发表了《在改革、开放与合作中重塑世界经济》的演讲,他指出重塑世界经济,重要的是构建和完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经贸体系。国际社会应始终以多元、开放、包容、互惠为方向,继续维护世界和平环境,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坚决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中国将坚定不移向现代化目标奋进,积极有为,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材料二:大会吸引来自近100个国家超过40名国家和政府首脑、25名国际组织领导人参会。与会各方就人类在危机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磋商,着重探讨气候变化、资源安全和可持续性等议题,引导与会者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提高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以共同应对全球经济秩序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剧变。但就在会议期间新兴市场却危机四伏,史无前例的新兴市场货币遭到抛售。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阐明我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知识说明我国该如何利用达沃斯论坛趋利避害?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来,W省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文化发展全过程,全力推动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年均20%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全国6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的省市之一。文化W省,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在各地刮起一轮又一轮文化旋风,开创了“W省现象”;W省文化,遍布城乡,春风化雨,滋润百姓心灵,让百姓真切地享受到文化的权益,在全国创造了文化惠民的“W省经验”。
材料二伴随着W省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一批优秀的文化产品正从这片文化体制改革的热土走向世界:大型原生态歌舞远赴悉尼,为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作揭幕演出,赢得了全场嘉宾的热烈掌声;W省文投集团融合本省民族文化元素打造的新型杂技节目《雨林童话》成功打进欧美市场;大型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吴哥的微笑》,受到束埔寨政府及世界各国游客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材料三 W省文化产业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主要包括:文化产业发展层次较低,文化产业链建设落后,文化产业融资困难等。针对这些问题,W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启动实施2014年文化建设工程,明确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和保障措施,在新起点上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1)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认识。(6分)
(2)分析说明材料二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10分)
(3)联系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观点分析W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10分)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一2013年我国根食产量
材料二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起,我国粮食总体转为净进口。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材料三保障粮食安全首先必须守住“耕地”红线。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我国每年减少耕地600多万亩。与此同时,随着征地规模和被征地农民数量的逐年增加,引发的社会矛盾也逐年增多,导致步及征地的信访居高不下,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分析人士指出,“这既与现行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有关,也与一些地方政府征地范围过宽、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安置方式单一、社会保障不足、有效的纠纷调处和裁决机制缺乏有关”。
(1)结合材料一,分析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呈现增长态势的原因。(9分)并联系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说明保障粮食安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5分)
(2)运用《政治生活》“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的知识,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地方政府应如何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12分)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6分)
(2)运用“抓住主线”的知识,回答如何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4分)
材料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3)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的唯物辩证法依据。(8分)
材料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4)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