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对“情”和“趣”的提倡成为明代后期诗文理论突出的现象之一。汤显祖说“世民为情,情生诗歌”;袁宏道说“世人难得者唯趣”,“入理愈深,然去趣愈远矣”,因此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程朱理学的日益僵化
②商业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扩大
③再现挑战正统、提倡个性的思想活跃局面
④西方人文主义兴起并传入中国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乾隆时期,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藉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向来米船到浙,行户接贮栈房,陆续发粜,乡市藉以转输。即客贩偶稀,而栈贮乘时出售,有恃无恐。是以非遇甚欠之岁,米价不致腾涌。向来情形如此。”这表明这一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商品经济活跃 D.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据古籍中的记载统计:明代中秦之间互相遣使128次,其中暹罗(泰国)向明朝进贡101次,暹使来华102次,明使使暹26次。这说明()

A.明朝时期“海禁”政策没有真正实施
B.明朝外交政策具有区别对待的特点
C.当时泰国是明朝统治下的省级行政区
D.明朝时期的海外贸易活动比较频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