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反映这一内容的是
| A.分封制 | B.三省六部制 |
| C.通判制 | D.行省制 |
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
遮盖的应是
| A.兵部 | B.枢密院 | C.内阁 | D.军机处 |
“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孕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令研究者“倍感兴趣”的政治制度是指
| A.分封制 | B.刺史制度 |
| C.察举制 | D.谏议制度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史实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
|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
|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 B.选官需注重才学 |
| C.官员失职危害民生 | D.选官应注重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