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瑞陵园的亭柱上,挂着海瑞写的一副对联:“政善民安歌道泰,风调雨顺号时清”。这副对联反映出海瑞①崇尚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②强调执政为民的民主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③憧憬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环境友好的发展观念④主张勤勉清廉的从正道德,具有净化官风的积极意义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写春联、对春联、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习俗,为提升春晚的文化品位,烘托大年夜的喜庆气氛。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通过电视向全国的观众征集春联对句,引起全国观众的广泛关注。“春晚迎春春不晚”、“《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这些春联古意新思,借鉴了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作用。这表明:
①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
②注入时尚元素的文化作品更具生命力
③大众传媒为人们传承和享用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 A.②③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11年“两会”期间,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
①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 借助经济活动,进行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
③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 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和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材料二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这“广东现象”。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广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2)结合材料二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