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小卉同学在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时,她选用两节新干电池做电源,待测电阻阻值大约为10Ω。
⑴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电路补充完整(导线不能交叉)。
⑵实验开始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_________(选填“A”或“B”)端。
⑶小卉同学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且移动变阻器滑片P时,电流表示数会发生变化,则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
A.电流表断路 | B.变阻器接线柱接错 | C.待测电阻短路 | D.待测电阻断路 |
⑷排除故障后,移动变阻器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2.4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Ω。
17世纪前,人们认为太阳光是最单纯的,真是这样吗?通过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
(1)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说明太阳光 (是/不是)单色光;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A为 光.
(2)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内光的热效应时,为使它的示数变化更明显,可以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 色;实验表明,A外侧的不可见光叫 线,它的热效应最显著.B外侧的不可见光最显著的特征是 .
小红在实验室利用图1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图2甲、乙).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温度/℃ |
80 |
84 |
88 |
92 |
96 |
98 |
98 |
98 |
(1)请指出装置图中温度计操作的错误是: 、 .
(2)图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请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3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
(5)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地的冒“白气”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6)要说明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热,你的具体做法是: .
(7)小华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能沸腾,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 .增大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重复实验.
结论:物体振动得越 ,音调越低.
延伸: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达到一定程度,用力拨动钢尺仍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是 .
小明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蜡的熔化规律”.为了完成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时间和 ,并及时观察它的 .实验表明:蜡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同组同学提出异议,建议用 法加热会使蜡受热更均匀.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华测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 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如图所示,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 .此时光屏上恰能呈现烛焰 、 的清晰实像.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