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实现着我国千百年来的嫦娥奔月的神话。
⑴ 发射之前,探月卫星静立在发射架上.若以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⑵ 火箭点火后,尾部向下喷出高温高压的气体,从而使火箭加速上升。这时嫦娥一号的机械能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向上的推动力_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重力。
⑶ 火箭点火后,尾部向下喷出高温高压的气体,从而使火箭加速上升。而在进入月球轨道时,探月器向前喷出气体制动,从而使探月器减速。两种情况都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将来登月车到达月球后,在月球的表面上运行时受到的摩擦力和在地球同样的表面上受到的摩擦力相比较变小了。你认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小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小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探究过程:
(1)在实验中,小黄应该沿水平方向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________运动.
(2)对比图中________两个探究过程,可以验证猜想C.
(3)在甲探究过程中,小黄正确操作,拉动物体时,测力计示数是2N,此时摩擦力为________N,若拉力增大到3N时,摩擦力为________N.
(4)实验探究中,小黄采用的实验探究方法是( )
(A)类比法
(B)科学推理法
(C)控制变量法
如图甲所示,用一拉力传感器(能感应力的大小的装置)水平向右拉一水平面上的木块,A端的拉力均匀增加,0~t1时间内木块静止,木块运动后改变拉力,使木块在t2时刻后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计算机对数据处理后,得到图乙所示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用F=5.3N的水平拉力拉静止的木块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若用F=5.8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2)如图丙所示,为研究滑动摩擦力Ff的大小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FN大小的关系,在重力为17N的木块上每次增加1N重的砝码,分别用水平拉力F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FN/N |
17 |
18 |
19 |
20 |
21 |
水平拉力F/N |
5.1 |
5.4 |
5.7 |
6.0 |
6.3 |
根据表格数据,得出滑动摩擦力Ff的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FN大小的关系式为________.
理想实验法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型,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理想实验能深刻地揭示物理规律的本质.
(一)如图甲所示的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有: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④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1)请将上述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只填写序号).
(2)在上述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面关于这些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
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
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
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
(二)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他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大炮”的设想,如图乙所示的是他画的“大炮”草图——在地球上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他推想: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会如何运动呢?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著名的“牛顿大炮”的故事,故事中牛顿实际也用到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
(1)研究中牛顿基于的可靠事实是________.
(2)根据以上资料和牛顿的“大炮”草图,推测牛顿当年的重要结论是:________.
如今,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________.
(3)想想看,初中物理学习中,你在研究什么问题时用到过理想实验的方法?请举一例并说明你的研究过程.
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我国年产各种汽车400多万辆,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汽车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据统计,全国自2000年后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过10万.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下汽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速度/(km/h) |
反应距离/m |
制动距离/m |
40 |
7 |
8 |
50 |
9 |
13 |
60 |
11 |
20 |
80 |
15 |
34 |
100 |
19 |
54 |
上表表示一位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良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刹车后,汽车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这是由于________.
(2)汽车滑行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是由于________,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3)设想刹车后,汽车受到的所有的力都消失,汽车会做________.
(4)利用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反应时间在________之间.
(5)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雨雪天里注意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旁设置了警示牌,请你为警示牌写一句安全标语:________.
小明同学想测出“12V 25W”的型号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测得了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灯泡中的电流,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U/V |
0 |
1 |
2 |
4 |
6 |
8 |
10 |
11 |
I/A |
0 |
0.71 |
0.94 |
1.27 |
1.55 |
1.80 |
2.03 |
2.14 |
(1)下图中甲、乙两个电路均可用来测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值,小明实验时采用的是甲、乙中哪一个电路(填甲或乙或甲乙)
(2)下图中甲、乙两个电路的电源电压均为15V。则当乙图中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8V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W
(3)若小明把型号相同的“12V 25W”的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到12伏电路中,此时每盏电灯消耗的电功率为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