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统计图(图6),回答10~12题。图6所示的外力是
A.流水 | B.海浪 | C.冰川 | D.风力 |
图6中,强度侵蚀面积最大的是
A.内蒙古 | B.甘肃 | C.青海 | D.新疆 |
新疆的轻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都很突出,是因为
A.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B.地域广阔,距冬季风源地较近 |
C.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显著 | D.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显著 |
右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完成11~12题。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
当图中④地周围出现极夜时,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武汉的梅雨 | B.南京的伏旱 | C.北京的寒潮 | D.哈尔滨的洪涝 |
右图表示北半球某地某日的树影变化,F1表示当地日出时的树影,F2表示当地17时的树影,F2与F1等长。读图完成9~10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地此日的昼长为10小时 |
B.F1、F2与ON之间的夹角不相同 |
C.当树影朝向N时,北京时间一定是12点 |
D.该地此日日落于西北方向 |
若该地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则
A.该地可能位于高纬度地区 | B.该地可能位于非洲西海岸 |
C.该地为地中海气候 | D.该地此时节降水较少 |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值线示意图,a、b、c三条等值线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完成7~8题。若虚线所在区域为陆地,实线所在区域为太平洋,图中a、b、c为等温线,则
A.此时正值1月份前后 |
B.实线区域有寒流经过 |
C.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 |
D.此时我国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 |
若图中a、b、c为近地面等压线,则
A.A处吹西南风 |
B.B区域易形成锋面 |
C.B处为阴雨天气 |
D.B处风速比A处大 |
读右图,完成5~6题。关于图中abcd四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地角速度都相同 |
B.四地角速度都不同 |
C.四地线速度由小到大依次是adbc |
D.四地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bcad |
图中四地该日昼长由长到短依次是
A.a→b→c→d | B.d→c→b→a | C.c→d→b→a | D.d→a→c→b |
受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推迟发射的影响,原计划于2009年10月和该探测器结伴奔火星的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也不得不将发射日期延后。火星拥有和地球最接近的环境,可能存在液态水甚至生命。也正因此,火星成为了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目标。分析表格资料,回答下题。
火星与地球部分特征的比较
平均密度 |
平均温度 |
自转轨道面与黄道夹角 |
公转周期 |
自转周期 |
|
火星 |
3.96g/cm2 |
约-63℃ |
23°59′ |
1.9年 |
24时37分 |
地球 |
5.52g/cm2 |
约15℃ |
23°26′ |
1年 |
23时56分4秒 |
发射火星探测器和观测火星,在距离火星较近的时候效果较佳,下一个发射火星探测器和观测火星的较佳时间约是
A.2011年2~3月 | B.2010年2~3月 |
C.2011年8~9月 | D.2010年9~10月 |
火星环境与地球环境差异最大的是
A.昼夜更替现象 | B.四季变化现象 |
C.表面温度 | D.极昼极夜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