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巴西同属发展中大国,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巴西战略伙伴关系已进入全方位良好发展新阶段。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图20中的三幅图分别示意巴西地形分布、巴西利亚和里约热内卢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986年11月24日,北京同巴西最大海港城市里约热内卢结为姊妹城。
(1)指出里约热内卢相对北京的方位,并简述该城市的地理位置。
巴西首都原为里约热内卢,1960年迁往巴西利亚。
(2) 依据图20,比较巴西利亚和里约热内卢的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读“大陆架海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二氧化碳为主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积聚造成所谓的“温室效应”,则原因与图中代码______________相关,理由是什么?
(2)针对全球变暖,有人建议向南极附近海域撒入大量铁以促进海藻生长,以此来降低温室效应的危害,请评价其可行性,并说明理由。
读澳大利亚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甲和该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该农业类型主要以和相结合为特征。
(2)该国是世界上(粮食作物)和(畜产品)的重要出口国。
(3)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
A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B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4)澳大利亚中西部几乎不能发展农业的原因是。
读中国、美国两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⑤是______________平原,②④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已加入WTO,与美国相同类型的农业地域相比,⑤区的粮食生产最大优势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③为___________带,该农业带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4)目前美国东北部地区所需蔬菜主要由南部和西部地区供应,这主要得益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迅速发展。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__运输方式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2中的①、②两线,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___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气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地下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 ( )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
D.增加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
下图是某发达国家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城市形成的第________阶段,由于同一类经济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________,开始出现城市功能分区。
(2)阶段Ⅱ商业用地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阶段Ⅲ商业用地出现的新变化是____________。
(3)工厂在城市区位中的变化趋势总体上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阶段Ⅲ中住宅区出现了分化,分析判断图中甲为________住宅区,乙为________住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