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在 “探索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出的纸带,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所用电源为 (填“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
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 判断小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
物体通过A计数点的速度vA= m/s;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 .(以上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图甲为20分度游标卡尺的部分示意图,其读数为mm;图乙为螺旋测微器的示意图,其读数为mm。
(2)某同学用电火花计时器(其打点周期=0.02s)来测定自由落体的加速度。试回答:
①下列器材中,不需要的是(只需填选项字母)。
A.直尺 | B.纸带 | C.重锤 | D.低压交流电源 |
②实验中在纸带上连续打出点1、2、3、……、9,如图所示,由此测得加速度的大小为m/s2。
③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m/s2,测量值与实际值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在空中所通过的位置,实验时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将斜槽轨道的末端调整水平,在一块平整的木板表面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将该木板竖直立于水平地面上,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远离槽口方向平移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迹B;又将木板再向远离槽口方向平移距离x,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再得到痕迹C。若测得木板每次移动距离x=l0.00cm,A、B间的距离y1=5.02cm,B、C间的距离y2=14.82cm.请回答以下问题(g=9.80m/s2):
(1)为什么每次都要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来求得小球平抛初速度的公式为v0=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3)小球平抛初速度的值为v0=________m/s.
如图所示为用频闪摄影方法拍摄的研究物体做平抛运动规律的照片,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a、b、c、d所示,则频闪周期为(______)s;以a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每一个小格为一个单位长度,则小球平抛的初位置坐标为(______)。(取g=9.8m/s2)
某同学为了探究杆转动时的动能表达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质量为m的均匀长直杆一端固定在光滑转轴O处,杆由水平位置静止释放,用光电门测出另一端A经过某位置时的瞬时速度,并记下该位置与转轴O的高度差h.
⑴设杆的宽度为L(L很小),A端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则A端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为。
⑵调节h的大小并记录对应的速度,数据如上表。为了形象直观地反映
和h的关系,请选择适当的纵坐标并画出图象。
⑶当地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结合图象分析,杆转动时的动能Ek=请用质量m、速度表示)。
如图为利用气垫导轨(滑块在该导轨上运动时所受阻力可忽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完成以下填空。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气垫导轨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高度不低于1m,将导轨调至水平。
②测出挡光条的宽度l和两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
③将滑块移至光电门1左侧某处,待砝码静止不动时,释放滑块,要求砝码落地前挡光条已通过光电门2。
④读出滑块分别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时的挡光时间Δt1和Δt2。
⑤用天平称出滑块和挡光条的总质量M,再称出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
⑥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时,可以确定系统(包括滑块、挡光条、托盘和砝码)的总动能分别为Ek1=和Ek2=。
⑦在滑块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过程中,系统势能的减少ΔEp=。(重力加速度为g)
⑧如果满足关系式,则可认为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