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A.小煤窑发生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 |
B.涂在墙上的熟石灰逐渐变硬 |
C.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遇水形成酸雨 |
D.舞台上用干冰制造“云雾” |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质量/g |
5.0 |
1.2 |
2.0 |
0.5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3.0 |
3.6 |
0.5 |
关于这四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是反应物,b、c是生成物 B. d可能是催化剂
C.反应后a的质量为3.4 g D. a一定是化合物
下列物质的除杂方案不科学的是( )
A.在氧气流中加热除去氧化铜中少量木炭粉 |
B.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
C.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氮气中少量氧气 |
D.通过点燃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一氧化碳气体 |
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
C.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需区分的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A |
氮气和二氧化碳 |
使用燃着的木条 |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
B |
氧气和二氧化碳 |
使用带火星的木条 |
通入澄清石灰水 |
C |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
加二氧化锰 |
观察颜色 |
D |
硬水和软水 |
加入肥皂水,振荡 |
加入明矾,振荡 |
A. A B. B C. C D. D
如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2H2+O2═2H2O | B.CO2+H2O═H2CO3 | C.2CO+O2═2CO2 | D.H2+Cl2═2H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