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 )
| A. 16g | B. 32g | C. 64g /mol | D. 32g /mol |
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教材上的实验。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当钠熔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
| B.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
| C.管中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
| D.管右端棉球外颜色变化可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
Cl2和SO2都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l2、SO2混合再通入品红与BaCl2的混合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溶液很快褪色 ②溶液不褪色 ③出现沉淀 ④不出现沉淀
| A.①② | B.①③ |
| C.②③ | D.②④ |
对于反应2NO2(g)
N2O4(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在温度不变时,欲使的比值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体积不变,增加NO2的物质的量
②体积不变,增加N2O4的物质的量
③使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④充入N2,保持压强不变
| A.①② | B.②③ |
| C.①④ | D.③④ |
以下四组气体分别与对应的试纸接触,均能使试纸变蓝的是()
| 选项 |
湿润的淀粉KI试纸 |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
| A |
SO2 |
NH3 |
| B |
H2S |
HCl |
| C |
Cl2 |
CO2 |
| D |
NO2 |
NH3 |
已知25℃、101kPa条件下:4Al(s)+3O2(g)==2Al2O3(s);△H=-2834.9kJ·mol-14Al(s)+2O3(g)==2Al2O3(s);△H=-3119.1kJ·mol-1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
|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
| 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
| 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