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已知周期表中,元素Q、R、W、Y与元素X相邻。Y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回答下列问题:
(1)W与Q可以形成一种高温结构陶瓷材料。W的氯化物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W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2)Q的具有相同化合价且可以相互转变的氧化物是_________;
(3)R和Y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R呈现最高化合价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__;
(4)这5个元素的氢化物分子中,①立体结构类型相同的氢化物的沸点从高到低排列次序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子总数相同的氢化物的化学式和立体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W和Q所形成的结构陶瓷材料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W的氯化物与Q的氢化物加热反应,生成化合物W(QH2)4和HCL气体;W(QH2)4在高温下分解生成Q的氢化物和该陶瓷材料。上述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是                   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在虚脱后需迅速补充葡萄糖。下图是医院给病人输液时用的一瓶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C6H12O6)注射液标签,请认真观察标签上所列的内容后填写:

(1)该溶液的密度为________ g/mL;
(2)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
位)。

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均为非金属单质;A、B、E和丁均为化合物;B和E为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且1 mol E中含有 10 mol电子。乙和丁为黑色固体,将它们混和加热后发现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1)写出化学式:甲_________ ;乙________;丙_______;
(2)丁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 。
(3)写出丙和E反应生成A和B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学生将乙和丁混和加热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8.96 L ,测得该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6,若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物g

(9分)某实验需要200mL、0.1mol/L的Na2CO3溶液,现通过如下操作配制:
①把称量好的g固体Na2CO3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为加快溶解可以使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搅拌;②把①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后,小心转入________(填仪器名称);③继续加蒸馏水至液面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玻璃棒和烧杯2~3次,每次洗涤的溶液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⑤将容量瓶塞紧,充分摇匀。
(1)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2)若没有操作④,则所配溶液的浓度会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3)若所配溶液的密度为1.06g/mL,则该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若取出20mL配好的Na2CO3溶液,加蒸馏水稀释成c(Na)=0.01mol/L的溶液,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
(5)在配制100mL、0.1mol/L的Na2CO3溶液时,下列操作中的________会导致结果偏低(请用序号填写)。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砝码放在左盘
②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时不慎洒到容量瓶外
③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④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⑤干净的容量瓶未经干燥就用于配制溶液

(5分)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①过滤,②蒸发,③蒸馏,④萃取,⑤加热分解等。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要求:填序号)
(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微粒。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2)提取碘水中的碘,用________方法。
(3)除去食盐溶液中的水,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
(4)淡化食盐水,可采用______的方法。 (5)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可用______的方法。

(7分)(1)1.5molH2SO4的质量是______,其中含有____mol H。
(2)3.6gH2O的物质的量是,含有H2O个。
(3)9.03×1023个氨分子含________摩尔氨分子。
(4)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农夫山泉”矿泉水进行检测时,发现1.0 L该矿泉水中含有45.6 mg Mg2,则该矿泉水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5)从1L 1mol/LNaOH溶液中取出100mL,则这100mLNaOH溶液中含NaOH的质量g。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