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分析回答:
⑴上述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⑵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
⑶该化合物由 个氨基酸分子失去 个分子的水而形成,此化合物准确称为 ,这种反应叫 反应。水分子中的氧来自于______ _ ___,氢来自于_____ ______。
某科学家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甲细胞,并利用显微镜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放射性最早出现在细胞器 _____(填标号)中。在合成抗体的过程中产生了3H2O,H2O中的3H来自于氨基酸的(基团)。
(2)若甲图为口腔上皮细胞,想观察⑤结构,常用(染色剂名称)染色。
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图甲所示的细胞,发现对K+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它离子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原理是( )
A.削弱细胞吸收O2的能力 |
B.抑制或破坏了细胞膜上K+的载体 |
C.抑制了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 |
D.降低细胞中ATP的合成速率 |
吸取一滴甲细胞培养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下观察到某一细胞如乙图所示,该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是 ____________。该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条。
(5)若甲图细胞发生癌变,癌变后的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这主要是由于结构①表面的
减少。
(14分)如图为白化病(A—a)和色盲(B—b)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请回答:
(1)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Ⅰ2_________________,Ⅲ9________________,Ⅲ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Ⅲ10产生的卵细胞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Ⅲ8与Ⅲ11结婚,生育一个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生育一个患白化病但色觉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
(4)目前已发现的人类遗传病有数千种,遗传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009年10月,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下图表示该抗虫水稻主要培育流程,据图回答:
(1)④过程应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是;该技术的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阶段,利用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2)杀虫基因(crylA)是人们根据几种Bt毒蛋白的分子结构,设计并人工合成的,这属于工程技术范畴。
(3)组建理想的载体需要对天然的质粒进行改造。下图是天然土壤农杆菌Ti质粒结构示意图(示部分基因及部分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位点),据图分析:
①人工改造时,要使抗虫基因表达,还应插入____________。
②人工改造时用限制酶Ⅱ处理,其目的是:第一,去除质粒上的(基因),保证T-DNA进入水稻细胞后不会引起细胞的无限分裂和生长;第二,使质粒带有单一限制酶作用位点,有利于___________。第三,使质粒大小合适,可以提高转化效率等。
③若用限制酶Ⅰ分别切割改造过的理想质粒和带有抗虫基因的DNA分子,并构成重组Ti质粒。分别以含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已成功导入抗虫基因的水稻胚细胞,观察到的细胞生长的现象是。
(4)若限制酶Ⅱ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粘性末端为,则该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是。
本大题共两小题,共11分。
Ⅰ.(6分)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功能。
(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乙的分泌量的变化是_______(增加、不变、减少);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_______(增加、不变、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____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____________。
Ⅱ.(5分)棉蚜虫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林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lO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
调查日期 |
6月l0日 |
6月15日 |
6月20日 |
6月 25日 |
6月 30日 |
7月 5日 |
7月 10日 |
7月 15日 |
7月 20日 |
棉蚜数量(只/株) |
0.42 |
4.79 |
4l.58 |
261.73 |
1181.94 |
1976.96 |
2175.63 |
2171.46 |
2173.23 |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型,在_________________(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率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在蜜蜂的蜂巢中,有由受精卵发育来的蜂王和工蜂(均为雌性),以及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来的雄蜂。蜜蜂的附肢有沟(花粉筐)、沟边有毛(花粉刷),自然界的野生工蜂为短毛、浅沟性状的“非富蜜型”。科研人员在自然界中偶然得到极少数具有长毛、深沟性状的“富蜜型”雄蜂,作了如下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母本(♀) |
父本(♂) |
杂交结果 |
实验一 |
非富蜜型 |
富蜜型 |
♀、♂均为非富蜜型(F1) |
实验二 |
F1非富蜜型 |
富蜜型 |
♀、♂均为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 |
实验三 |
富蜜型 |
F1非富蜜型 |
♂富蜜型,♀非富蜜型 |
(1)一个蜂巢中的蜂王、工蜂、雄蜂等全部个体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同样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个体,由于获得的营养不同,只有一只雌蜂发育为蜂王,其余都发育为雌性工蜂,可见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用龙胆紫溶液将雄蜂和工蜂的有丝分裂细胞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有丝分裂________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则观察到的结果为___________。
(3)蜜蜂的长毛、深沟的性状最初是通过________产生的。据实验结果分析,这两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为显性。
(4)由实验二结果可推知母本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子,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___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