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张仪已学游说诸侯,遂入秦。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于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楚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贺,子独吊,何也?”陈轸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于是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
张仪至秦,佯失绥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赂秦,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楚王不听,卒发兵而使将军屈匄(gài)击秦。
秦齐共攻楚,斩首八万,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之地。楚又复益发兵而袭秦,至蓝田,大战,楚大败,于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事:做事![]() |
B.于是张仪往相楚相:任国相![]() |
C.虚上舍而自馆之馆:安排住宿![]() |
D.卒发兵而使将军屈匄击秦卒 :终于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
A.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娘以指叩门扉 |
B.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
C.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夫列子御风而行![]() |
D.今闭关绝约于齐其制稍异于前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张仪欺诈权变之术的一组是( )
①张仪已学游说诸侯 ②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③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 ④佯失绥堕车,不朝三月
⑤于是遂闭关绝约于齐 ⑥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
A.②④⑤ | B.①③⑥ | C.②④⑥ | D.②③⑥![]() |
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仪以其欺诈权变之术、成竹在胸的韬略以及善于借物的本领,出色完成了“相楚”使命。![]() |
B.陈轸老谋深算、料事如神、直面陈言,是楚国的耿介衷肠之臣。![]() |
C.本文虽只有几百字,却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余波,其中还不乏戏剧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几乎具备后世小说的全部特征。![]() |
D.由本文可知,楚王愚蠢贪婪、刚愎自用又感情冲动,终于落得个折兵损将、国破身亡的下场。![]()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国尚可存。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为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6分)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翻译加点字的意思
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穷困:翻译句子: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②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注]弟子:晚辈,这里指儿女。先生:长辈,这里指父母。曾:难道。在孔子看来,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行“孝弟”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选自《鸿门宴》)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郑既知亡矣( 已经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渡河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 |
C.固不如也(比得上)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 |
D.吾得兄事之(侍奉)张良出,要项伯 (通“邀”,邀请) |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B.夜缒而出朝济而夕设版焉 |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臣为韩王送沛公, |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具告以事 |
根据词的活用情况,下列加点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吾得兄事之 ②越国以鄙远 ③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④若不阙秦,
⑤沛公今事有急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籍吏民,封府库
A.①⑦/③⑤/ ②④⑥ | B.①③/②⑤/④⑥/⑦ |
C.①/②⑥/③⑦/④⑤ | D.①③/②⑤⑥/④⑦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断句:用“/”号给下面文段中划线部分断句。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地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纅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造焉。造:到……地方去 |
B.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善:交好 |
C.不知吾形已不逮也逮:达到,及 |
D.愿足下急过太子过:超过 |
下列各项中的句子依次表现太子“礼贤下士”和田光是“节烈侠士”的一项是()
A.太子丹患之欲自杀以激荆轲 |
B.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地拂席遂自刭而死。 |
C.太子避席而请曰偻行见荆轲 |
D.太子送之至门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
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段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
B.鞫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鞫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相同。 |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 |
D.田光自杀的一个原因是太子的叮嘱——“所说的是国家大事,不能泄露”。 |
翻译下列句子。
⑴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
⑵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