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好奇地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发现仍可以在屏幕上成像,拿开眼镜后,像变得模糊不清,把屏幕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又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材料二:图是人的眼球结构图,正常人的眼睛通过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可以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
根据上面的材料,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对光有 作用。
(2)与凸透镜成像对比,人的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视网膜相当于 。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如果某同学看远处的物体时,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应该配戴什么样的眼镜?为什么?
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v
介质 |
v/(m•s﹣1) |
介质 |
v/(m•s﹣1) |
水(5℃) |
1450 |
冰 |
3230 |
水(15℃) |
1470 |
软橡胶(常温) |
40至50 |
水(20℃) |
1480 |
软木 |
500 |
海水(25℃) |
1531 |
铁(棒) |
5200 |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 , .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多少米?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试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快门是常开的,但是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一定时间闪亮一次,物体就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光源不断闪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每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两个质量相同的如甲、乙小球,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试根据照片分析:
(1)甲球做 直线运动,乙球做 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2)若光源每隔0.02s闪亮一次,则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甲球所用时间为 s.甲球所用时间 乙球所用时间(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某人站在木架上,眼睛P正下方的地面有一光源S。眼睛到地面的高度为3m。现在人面前2m处竖直立一块平面镜MN,如下图所示。
(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求出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到达人眼的光路图。
(2)求出光从S经镜面反射后进入人眼p的路程长度。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
(1)求海洋中深处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 500 m/s);
(2)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
国庆节的晚上,小伟在家里的阳台上看到一簇绚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3S后他听到爆炸声。
(1)这爆炸声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2)计算烟花绽放处与小伟相距多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