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粒子在相应条件下可大量共存的是
A.常温常压下混合气体:H2、F2、NO、O2 |
B.碱性溶液中:Na+、S2-、SO32-、CO32- |
C.酸性溶液中:K+、Fe3+、SO32-、I- |
D.含有0.1 mol·L-1 Ca2+的溶液中:Na+、Cu2+、SiO32-、NO3- |
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 |
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
住宅或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 |
常温下,下列各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HSO3与Na2SO3混合溶液中:3c(Na+)=c(HSO3-)+c(SO32-) |
B.0.1 mol/L的醋酸钠溶液20 mL与0.1 mol/L盐酸10 mL混合后溶液显酸性: c(CH3COO-)>c(CH3COOH) >c(Cl-)>c(H+) |
C.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H4HSO4和NaOH溶液混合:c(Na+)=c(SO42-)>c(NH4+)>c(H+)>c(OH-) |
D.向1.00 L 0.3 mol/L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0.2 mol CO2气体,溶液中:c(Na+)>c(CO32-)>c(HCO3-)>c(OH-)>c(H+) |
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 mol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t/min |
2 |
4 |
7 |
9 |
n(Y)/mol |
0.12 |
0.11 |
0.10 |
0.1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2 min的平均速率ν(Z)=2.0×10-3 mol·L-1·min-1
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ν(逆)>ν(正)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32 mol气体X和0.32 mol 气体Y,到达平衡时,n(Z)<0.24 mol
D.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16 mol气体X,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气体Y的转化率增大,X的体积分数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