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 A.北伐军进军湖南 | B.湘赣边秋收起义 |
C. 第五次反“围剿” |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
| C.“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 D.“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
撒切尔夫人说:“你不能通过剥削强者来增强弱者……你不能通过摧毁富人去赈济穷人……你不能不断通过包揽一切来帮助那些自己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人。”其实质是()
| A.肯定了凯恩斯主义理论 | B.主张国家干预要有限度 |
| C.主张扩大国有资本比重 | D.完全否定政府干预经济 |
人们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论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发展方向。但也有人以184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的33%,但之后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而1949年中国的GDP虽是世界的6%,却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并逐步走向大国这些史实来反对GDP决定论。据此,下列该现象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 A.GDP的确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证实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
| B.GDP只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故不能反映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
| C.GDP的国际地位变化趋势经常与该国国际地位变化趋势成反方向 |
| D.决定GDP变化的经济性质才是真正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的 |
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人柯西金(1904年——1980年)的一段对话: “加里曼:在地方上我同企业领导和官方代表谈话时,我注意到,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安排上进行的变动都感到满意。柯西金:是的,我们大家都对这次改革结果感到满意。加里曼:您是指最近进行的工业权力下放吗?柯西金:我们将加强发展国民经济委员会体系,这个体系使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 这段对话针对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 B.斯大林模式 |
| C.赫鲁晓夫改革 |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下图为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摘自周尚文等著《苏联兴亡史》)()
| A.两个相对高点的出现表明斯大林模式还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 B.60年代初期的低点主要原因在于恶劣的气候造城粮食的歉收 |
| C.50年代中期的高点得益于对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的改变 |
| D.80年代后的经济状况源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在政治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