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格物致知 | B.尊崇道统 |
| C.心外无理 | D.经世致用 |
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
| A.男尊女卑思想 | B.专制王权影响 | C.个人主义心理 | D.家族宗法观念 |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结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 A.汉朝的刺史 | B.宋朝的通判 | C.明朝的内阁 | D.清朝的军机处 |
史载:“始置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北宋在地方设置通判,这一职务()
| A.管理地方财政收入 | B.分割知州行政权 |
| C.监管地方司法事务 | D.分割地方军事权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史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
|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
| 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 | 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自西汉始,皇帝就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办法要么是起用亲信近臣以架空相权,要么是分化肢解相权,皇帝从中垂直统治。属于后者的是()
| A.汉唐 | B.唐宋 | C.宋元 | D.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