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诱发了海啸,大船渡市的海啸浪高达到23.6米。
(1)简析海啸对大船渡市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
表:2009年中、日部分数据比较
|
石油自给率(%) |
能源消费总量(亿吨石油当量) |
人口![]() |
核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重(%) |
日本 |
0.2 |
5.8 |
1.28 |
34![]() |
中国(大陆) |
50 |
20.3 |
13.3 |
1.12 |
核电站主要用铀-235裂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它不排放CO2,产生的核废料也绝对封存。核电站运行需要大量冷却水。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
年需要铀燃料30~40吨,而相同功率的火电站需要耗煤300~400万吨。
(2)说明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指出核电站适宜布局的地区。
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导致核泄漏,放射性物质一部分随大气扩散,一部分随水流出。
(3)某同学说:“至少4月之前,日本的核泄漏不会影响中国。”请分析其判断的依据。(4分)
近年来多家日本公司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中、日在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上的分工情况如图13所示。大地震加速了日本制造业向境外转移。
(4)从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阶段概括日本向中国转移的产业特点,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促使日本更加关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成为日本经济的增长点。
(5)读“东京上野公园景区图”(图12),评价其景区规划的合理性。
读“我国三个年代的四项人口指标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49年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
(2)1965年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
(3)1985年我国人口增长呈现________的特点,该年人口净增长____________万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模式与农村人口增长模式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央视网2009年3月27日消息:世界最大的塔式太阳能电站在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沙漠中建成,成为沙漠的“宝藏”。该塔式太阳能电站以集中太阳能发电(CSP)技术为基础,利用1 000多面硕大反射镜的镜面将阳光反射至中央塔,使塔内水温达到1 000℃以上。电站功率可达20兆瓦,足以为11 000户西班牙家庭提供能量。
材料二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科学家设想,把全球太阳能电站联成网络(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E、F、G、H为世界上一些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以便在昼夜半球之间调节太阳能的余缺。
(1)A、B两地都位于北纬40°~60°之间,其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分别是:A;B。
(2)图中H点(30°N附近)位于(地形区),其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至少答出三点)
(3)简要分析太阳能与其他常规能源相比较的优缺点。
(4)若实现全球太阳能电站联成网络,你认为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是什么?
(12分)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左上角弧线上未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果补上应为 时针方向。
(2)A在D的 方向,C在北京的 方向。
(3)写出下列两城市的经纬度位置:
①北京: ;②匹兹堡: 。
(4)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计划全程沿经线以每小时1 100 km的速度匀速飞行,由北京经过B点,最后在匹兹堡降落。请回答:
①飞机飞行需要_______小时。
②飞行依次途经的国家有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假若此时起飞时北京的区时为3月21日8时, 那么降落时匹兹堡的区时应为3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读“我国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处的地形是,N处的地形是。
(2)此地区拟建一座水电站,坝址应选在下列四处中的何处
A.A处B.B处C.C处D.D处
(3)河流M的补给类型主要是。
(4)若丙处植被受到破坏,对其合理开发的整治措施是
A.修筑梯田,种植水稻 B.营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种植苹果树、梨树等经济作物 D.建草山、草坡,放牧三河马、三河牛
读广西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读地形部位名称:a ,b ,c;
本区地形类型为,图中南侧山脉的走向是。
(2)C处东西两坡形状有何差异?
(3)图中陡崖的顶部海拔可能是
A.140 mB.155 mC.168 mD.182 m
(4)陡崖的相对高度不可能是
A.35 mB.45 mC.55 mD.65m
(5)①、②、③、④所示小河中,位置明显不正确的是;水流最急的是,干流流向是。
(6)计划建一座较大型的水库,坝址宜选在A、B、C中的处(不考虑地质构造),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