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光合作用受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表明植物在3种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消耗CO2的情况。分析在-5℃~0℃和20℃~30℃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分别是( )
|
-5℃~0℃温度范围 |
20℃~30℃温度范围 |
A |
温度和光照强度都是限制因素 |
温度和光照强度都不是限制因素 |
B |
温度是限制因素而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因素 |
温度不是限制因素而光照强度是限制因素 |
C |
温度是限制因素而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因素 |
温度是限制因素而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因素 |
D |
温度不是限制因素而光照强度是限制因素 |
温度是限制因素![]() |
甲、乙、丙、丁、戊、己、庚代表某生态系统中的7种不同生物,下图是它们构成的食物网。若此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量最多的生物将是()
A.丁 | B.戊 | C.乙 | D.丙 |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物质经过了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
D.由![]() |
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Kg要吃10Kg小鸟,小鸟增重0.25Kg要吃2Kg昆虫,而昆虫增重0.1Kg要吃1Kg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率为()
A.0.05% | B.0.5% | C.0.25% | D.0.025% |
右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
B.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
C.A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
D.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 |
“一山不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学观点可以解释为()
A.虎所需的生活空间很大 |
B.身强体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
C.虎性情孤独,不群聚 |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也就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