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HIV病毒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
| B.人体可通过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 |
| C.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
| D.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
下图所示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
| 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
|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它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
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abc·defghiT(“·”代表着丝粒),右表表示该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改变后基因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 |
| B.乙可能是由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 |
| C.丙可能是由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引起的 |
| D.丁是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引起的 |
某些遗传病常常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检测,下列不能通过显微镜检查做出诊断的遗传病是
|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 B.苯丙酮尿症 |
| C.猫叫综合症 | D.21三体综合征 |
低磷酸酯酶症是一种遗传病,一对夫妇均正常,他们的父母也都正常,但丈夫的妹妹和妻子的哥哥患有低磷酸酯酶症,这对夫妇生患病儿子的概率是
| A.1/3 | B.1/18 | C.1/8 | D.5/24 |
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
|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
| 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
| 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