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 A.强学会的成立 | B.《中外纪闻》创办 |
| C.“公车上书” | D.保国会成立 |
列宁在总结某项政策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在贸易国有化和工业国有化方面,在禁止地方周转方面做得太过分了……我们没有保持一定的限度,不知道如何保持这个限度。”该政策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 | D.斯大林模式 |
20世纪20年代初期,俄国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想拿鸡蛋等实物换些盐、面包等物品,却不愿意要卢布。这是因为
| A.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归个人所有 |
| B.私人商业已经完全禁绝,自由贸易被取消 |
| C.很多人感受到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已经改变 |
| D.废除实物分配制的影响扩大到各个地区和行业 |
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指出:“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在当前,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这表明戴高乐
| A.认为欧洲的恢复和发展需要得到美国的援助 |
| B.希望进一步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 |
| C.主张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 |
| D.强调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基本前提 |
如果用下列四幅图反映20世纪不同时期的中美关系,下列排序最符合历史进程的是
| A.①③②④ | B.③①④② | C.②④③① | D.③①②④ |
下表为20世纪中后期中国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变迁(单位:%)
| 择偶标准 |
1948—1966年 |
1967—1976年 |
1977—1986年 |
1987—1996年 |
|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
26.6 |
28.8 |
12.65 |
15.6 |
|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
30.5 |
23.5 |
15.5 |
13.9 |
| 学历 |
10.6 |
11.7 |
12.6 |
25.3 |
| 职业 |
17.8 |
25.8 |
28.2 |
40.7 |
| 籍贯 |
4.2 |
4.9 |
6.7 |
4.1 |
从表中可以看出
A.其侧重点经历了政治出身——经济利益——学历学识的演变历程
B.时代变迁使择偶标准向个人能力倾斜
C.大众择偶标准的盲从心理较重
D.改革开放后对家庭出身和政治面貌的关注度呈持续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