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1年,俄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7%,农村人口占94.3%,其中90%是农奴。工厂规模很小,大型企业平均不过40—50个劳动力。
——吴清修、王玲《俄国废除农奴制原因的再思考》
材料二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企业数增长18.3%,工人数增长66.6%,生产总额增加100%。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了35倍多。
——张广翔《德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研究述评》
材料三
材料四 欧洲三国人均GDP(单位:元)
国家 |
1870年 |
1913年 |
法国 |
1 876 |
3 485 |
英国 |
3 191 |
4 921 |
俄国 |
943 |
1 488 |
——安格思 麦迪森(英)《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五 沙皇政府不关系农业的发展,农产品出口挣回的外汇,大部分用于军费、政府和工业部门的支出,只有小部分投入农业发展。因此,俄国农业落后,农民负担沉重,购买力低下……
——杨甘霖《大国崛起专题学习与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50年代俄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19世纪60至90年代俄国工业发展有何新变化?结合材料三,指出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处境,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俄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
服饰是一种历史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
材料一 中国明代服饰文化属于一元文化的范畴,具有整一性与大同观念,使得着装者注重群体意识,不强调个性。因而具有内在、内向、内涵、内倾的共同特点。“谦谦君子”成为着装的风范。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服装为崇尚人体美服务,服装的作用在于充分显示人体的美感,显示男女性的特征。服装理念以追求人体美为核心,显示了外倾、外显、外向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服装突出个性、显示个性。
——宗静等《中西合璧之美》
材料二早在1852年匈牙利政治家弗朗西斯·帕尔斯在美国游历时,曾这样感叹,人们的服装毫无个性,表现不出不同的社会等级,而在东欧,外国人立刻可以从不同的衣着看出各种不同的职业和习惯。美国的“衣着民主”是其服饰上的一大特点,20世纪的美国人可能是穿着最讲究,穿着最相似的工业民族,缝纫机的大量使用以及生产的批量化:是造成这一特色的物质原因。
——《世界全史百卷本·世界近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材料三中山装的设计、制作和推广也是辛亥革命的一件大事情。关于中山装设计的特殊含义,前襟四个口袋——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前襟五个扣子——五权分立。
请阅读材料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明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所体现的不同文化内涵。(6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衣着民主”的原因。
(3)材料三中山装的设计理念体现出孙中山哪些治国理念?(2分)其设计理念又折射出什么历史现象。(2分)
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材料三大思想家伏尔泰从18世纪后期起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做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中的两则材料,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看法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欧洲历史》
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三: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中新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西方现代民主相比,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制定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们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6分)
(3)材料三温总理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4分)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阅读表格材料信息:
鸦片战争后,清朝政治体制的演变:
1850年代 |
初步确童了近代海关![]() |
1860年代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 |
1901年 |
清廷宣布设立外务部取代总理衙门;清廷下令停止武科举,将新军体制推向全国 |
1903年 |
清中央增设“商部”并开始制定各项商律,陆续出台《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破产律》等 |
1905年 |
清廷成立“学部”,从此,教育行政从礼部中独立出来 |
1908年 |
清廷公布《各省咨议局章程》,之后,各省代议机构一子议局成立 |
1910年 |
中央代议机构——资政院成立 |
1911年 |
清廷颁行内阁官制,内阁设立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及外务、民政等10个部 。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
请回答:
(1)阅读表格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晚清政治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变迁? (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他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从多个方面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同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哪些具体措施?每个朝代举1-2例即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解决中央和地方矛盾的?(3分)
(3)据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