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Zn(s)+O2(g)
ZnO(s);ΔH="-351.5" kJ·mol-1
Hg(l)+O2(g)
HgO(s);ΔH
="-90.84" kJ·mol-1
则锌汞电池中热化学反应方程式:Zn(s)+HgO(s) ZnO(s)+Hg(l)的ΔH为
A.ΔH="+260.7" kJ·mol-1 | B.ΔH="-260.7" kJ·mol-1 |
C.ΔH="-444.2" kJ·mol-1 | D.ΔH="+444.2" kJ·mol-1 |
将氯水分别滴入下列溶液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氯水滴入下列溶液中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滴有KSCN的FeCl2溶液 |
变红 |
Cl2具有氧化性 |
B |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
褪色 |
氯水具有酸性 |
C |
紫色石蕊试液 |
先变红后褪色 |
Cl2具有漂白性 |
D |
KI-淀粉溶液 |
变蓝色 |
Cl2具有氧化性 |
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试剂及主要操作 |
A |
苯 |
Br2 |
加苯酚过滤 |
B |
CO2 |
HCl |
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装置洗气 |
C |
乙酸乙酯 |
乙酸、水 |
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
D |
固体NH4Cl |
I2 |
加热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乙醛:在盛有2 mL 10%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0%氢氧化钠溶液0.5 mL,混合均匀,滴入待检液,加热 |
B.实验室制硝基苯:先加入苯,再加浓硫酸,最后滴入浓硝酸 |
C.配制少量银氨溶液:向盛有1毫升2%的硝酸银溶液中逐滴加入2%稀氨水边滴边震荡至最初产生的沉淀刚好消失为止 |
D.提取在水中的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最后从分离出碘 |
如图装置,将溶液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
B.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过量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变浑浊 |
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1C1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 沉淀又溶解 |
D.若A为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盛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如图所示电化学装置,X可能为“锌棒”或“碳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为锌棒,仅闭合K1,Fe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
B.X为锌棒,仅闭合K1,产生微量电流方向:Fe→X |
C.X为碳棒,仅闭合K2,该电化学保护法称为“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 |
D.若X为碳棒,仅闭合K1,铁电极的极反应为:Fe -2e- → Fe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