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体内性状的表达一般遵循DNA→RNA→蛋白质的原则,下面是几种与此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细胞的一生中,通常DNA不变,RNA和蛋白质分子是变化的
B.大多数情况下,DNA→RNA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RNA→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
C.在同一个体不同的体细胞中,DNA相同,RNA和蛋白质不同
D.在细胞的一生中,DNA、RNA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是不变的
生物膜系统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构成的整体。生物膜系统与细胞代谢和细胞通讯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糖蛋白和糖脂等 |
B.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
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在行使功能时可能伴随膜组分的更新 |
D.内质网的膜上附着有多种酶,性腺细胞内质网丰富 |
假设某一随机交配的植物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基因型rr、RR和Rr所占的比例如图1所示,如果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幼苗中感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图2中的(各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感病植株数)
抗菌肽是微生物产生的小分子肽,可以通过增加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达到杀菌的目的,且具有不易使人体产生抗药性的优点。人体注射抗菌肽可引起
A.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用以清除病原菌 |
B.体内细菌因内容物外流而死亡 |
C.血浆渗透压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 |
D.因反复注射而降低杀菌效果 |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
B.隔离产生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 |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因此生物的进化也是定向的 |
D.某种抗生素长期使用药效下降,这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
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 |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 |
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
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