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要求回答基因与染色体、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等方面的问题:
(1)某试验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有28条染色体,雌雄异体。下图是科学家对其一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测序结果,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黑毛与长毛两个基因是否为等位基因?__________。
②欲测定该试验动物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应测定________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
(2)假设该试验动物鼻的高矮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为高鼻,Bb为中鼻,bb为矮鼻。长耳与短耳受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C、c表示),只要有一个C基因就表现为长耳。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高鼻短耳与矮鼻长耳两个纯种品系杂交产生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________种,其中高鼻长耳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占F
2的比例为________。
(3)若该试验动物黑毛与白毛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1与a1,A2与a2)控制,且含显性基因越多颜色越深。现有黑毛与白毛两个纯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出现了黑毛、黑灰毛、灰毛、灰白毛、白毛五个品系。F2中,五个品系的个体比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试验动物属于XY型性别决定。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是隐性可致死基因(导致隐性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Xd的配子有活性)。能否选择出雌雄个体杂交。使后代只有雌性?________。请根据亲代和子代基因型情况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有关遗传病的问题。
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II-11不携带甲、乙致病基因。(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Ⅲ-13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Ⅲ-14患有两种遗传病,其兄弟Ⅲ-13在婚前进行遗传咨询,已知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000和1/100。H如果是男孩则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患乙病的概率____________;如果是女孩则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因此建议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Ⅲ-18经检查发现患有血友病,假设血友病基因与上述甲或乙种遗传病基因存在着连锁的现象,两基因间的交换值为20%,II-10与II-11夫妇想再生一个健康的男孩,预测其概率为 ________。
(5)除遗传咨询以外,优生优育的措施还包括(写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有关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问题。
限制酶能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并进行剪切。现以2种不同的限制酶对一个5000bp(bp为碱基对)大小的线状DNA进行剪切,相关实验及数据如下表。
第一步水解 |
产物(bp) |
第二步水解 |
产物(bp) |
|
实验1 |
A酶切割 |
2100 |
将第一步水解产物分离后,分别用B酶切割 |
200、1900 |
1400 |
600、800 |
|||
1000 |
1000 |
|||
500 |
500 |
|||
实验2 |
B酶切割 |
2500 |
将第一步水解产物分离后,分别用A酶切割 |
1900、600 |
1300 |
800、500 |
|||
1200 |
1000、200 |
|||
实验3 |
经A酶和B酶同时切割 |
1900、1000、800、600、500、200 |
(1)由单酶剪切的片段数可知,A酶和B酶的酶切位点分别为_______个和_______个。
(2)图1是经A酶切割后获得的2100bp片段,图 2是经B酶切割后获得的2500bp片段。分别在图中标出该片段在第二步水解时,B酶和A酶的切割位点。
(3)综合实验数据的分析,在图3中绘制出实验3的酶切图谱。
外源基因需导入受体细胞才能使其蕴含的 遗传信息得到表达。图4显示一种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
(4)图4所示的导入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动物基因工程中,受体细胞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细胞。
(6)若山羊体内被转入蛋白质药物基因,该基因正常表达,从而在山羊乳汁中获得药物,这就是动物基因工程培育的__________________。
(7)若想上述山羊后代个体都能保持转基因动物的特性,可以结合___________技术繁殖获得后代。
回答有关人体内环境自稳态问题。
在运动过程中身体需要维持稳定状态。图1和图2分别表示一个运动员与一个常人在运动和休息状态下每分钟的血流量(用心输量表示)和耗氧量数据。
(1)图中数据显示,休息状态和大运动量时比较,运动员和常人的心输出量和肌肉耗氧量都出现了变化,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常人和运动员进行相同程度的大运动量,运动员的心输出量比常人多,原因是_______。
(3)大运动量后,经测量可发现人体皮肤处的温度会迅速上升,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4)由图1可知,运动时人体__________(收缩/舒张)压升高,此时,______________神经活动加强,进而影响效应器官心脏和血管活动。
(5)剧烈运动时,人体肌细胞会因供血不足而产生大量_________进入细胞外液,但并不会引起血浆中pH发生剧烈的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运动量后,机体因出汗而大量失水,同时引起口渴。此时,水的摄入需求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控制,水的排出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浓度。
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下图显示微生物的接种实验中的一些步骤。
(1)图中的接种工具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步骤①和②的操作:
步骤①中,为何要将接种工具灼烧至变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②中,为何要将接种工具冷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接种方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用三个平板培养三种细菌(E.coli、S.albus、B.subtilis),然后在培养基上打出直径为3mm的孔,并在孔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甲抗生素,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可以在孔的周围观察到一圈清晰区,此乃抑制细菌生长所致。测量清晰区的直径(如图所示),数据如下表。
细菌 |
不同浓度甲抗生素条件下清晰区直径(mm) |
||||
5μg/mL甲 |
7.5μg/mL甲 |
10μg/mL甲 |
15μg/mL甲 |
20μg/mL甲 |
|
E.coli |
7 |
10 |
14 |
16 |
16 |
S.albus |
— |
5 |
8 |
13 |
17 |
B.subtilis |
5 |
7 |
9 |
14 |
19 |
(4)比较10μg/mL甲抗生素和20μg/mL甲抗生素在控制E.coli和S.albus方面的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控制S.albus方面,甲抗生素具有抑菌作用的最低浓度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感染B.subtilis而患病。举出三项理由,解释为什么用25μg/mL甲抗生素治疗该病人是不明智的做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有关神经系统中信息传递与调节的资料,回答问题。
在某溶液中维持正常活性的离体神经纤维某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显示受刺激部位的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趋势。
(1)图1中,曲线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1中画出受刺激时膜电位的变化曲线。
(3)若增加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则受刺激时膜电位与原先相比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导时,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小泡释放该种递质及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的是图2中的()。
(6)医学上常用一些药物影响来神经冲动在突触传递,从而造成冲动传递功能的障碍。从理论上 讲,下列影响机制可以干预突触传递的是______________(多选)。
A.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 B.增加突触后膜的通透性 |
C.减少酶的降解 | D.抑制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