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 |
B.6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片段,成功替代了草履虫的1号和3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了重组草履虫,将重组草履虫放归原生活环境中仍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对于该重组草履虫的认识,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该重组草履虫仍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
B.该重组草履虫的进化方向与原草履虫有所不同 |
C.该重组草履虫的出现增加了草履虫的基因多样性 |
D.该重组草履虫的变异属于人工导致的染色体结构变异 |
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型为如图所示的裂翅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如何改变( )
A.遵循 不变 B.不遵循 上升
C.遵循 下降 D.不遵循 不变
已知a、b、c、d是某细菌DNA片段上的4个基因,右图中W表示野生型,①②③分别表示三种缺失不同基因的突变体。若分别检测野生型和各种突变体中某种酶的活性,发现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①中该酶有活性,则编码该酶的基因是( )
A.基因a | B.基因b |
C.基因c | D.基因d |
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 |
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 |
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 |
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 |
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
长舌蝠从长筒花中取食花蜜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