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
a电极 |
B电极 |
X溶液 |
实验现象 |
A |
石墨 |
石墨 |
CuCl2 |
a电极![]() |
B |
Fe |
石墨 |
KNO3 |
a电极质量增加,b电极放出无色气体 |
C |
Fe |
Cu |
CuSO4 |
![]() |
D |
石墨 |
石墨 |
HCl |
A电极放出无色气体,b电极放出无色气体 |
据报道,在300 ℃、70 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CO2(g) + 6H2(g)CH3CH2OH(g) + 3H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
B.反应需在300 ℃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已知CH4(g)+2O2(g)=CO2(g)+2H2O(g) ΔH=-802 kJ/mol,甲烷的燃烧热为802 kJ/mol |
B.等量H2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H2O(g)比生成H2O(l)放出的热量多 |
C.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
D.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知:C(金刚石, s)=C(石墨, s) ΔH<0 |
在密闭容器里,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2 v(B) ="3" v(A)、3 v(C)="2" 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2A+3B=2CB.A+3B=2CC.3A+B="2C" D.A+B=C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为弱电解质 |
B.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故硝酸钾溶液为电解质 |
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为弱电解质 |
D.石墨虽能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
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实验 |
反应温度/℃ |
Na2S2O3溶液 |
稀H2SO4 |
H2O |
||
V/mL |
c/(mol·L-1) |
V/mL |
c/(mol·L-1) |
V/mL |
||
A |
25 |
5 |
0.1 |
10 |
0.1 |
5 |
B |
25 |
5 |
0.2 |
5 |
0.2 |
10 |
C |
35 |
5 |
0.1 |
10 |
0.1 |
5 |
D |
35 |
5 |
0.2 |
5 |
0.2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