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 )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
B.制度是![]() |
C.古代美洲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 |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
明清之际的学者董含说:“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贿拥资厚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这说明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在民间已走向破产 | B.进步知识分子大力提倡工商皆本 |
C.传统儒学提倡的义利观遭到摒弃 | D.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价值观 |
图为中国秦汉至唐初城乡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A.乡村自给自足状态被打破 |
B.城乡之间交流日益频繁 |
C.城乡之间道路四通八达 |
D.城市政治中心功能显著 |
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D.冷战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 |
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表明
A.美苏两国争霸从此开始 | B.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 |
C.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 D.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 |
下图是两个不同时期参与天安门广场游行的群众队伍,方阵中的标语反映了当时我国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以下阐述正确的是
图一 人民公社好图二 联产承包好
①当时的政策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②图一反映出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③图二反映出调整土地所有权后农民的感激之情
④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