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据此回答10~11题。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
B.禁止开采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
在经济转型的过
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
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我国西南深山的野生水稻基因,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国家推广种植后,大幅度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回答问题。能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最主导因素是
A.我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丰富 |
B.农业技术改革 |
C.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 |
D.国家的政策和措施 |
利用野生水稻基因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反映了
A.要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
B.地球养活人类的能力是无限的 |
C.任何时候,各种自然资源都能为人类所用 |
D.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 |
读香港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图,回答 问题。1955 年,香港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地域类型属于
A.水稻种植业 | B.商品谷物农业 | C.种植园农业 | D.乳畜业 |
1975 年至 1998 年,香港地区弃耕地比重大幅上升的原因有
①城市不断发展,土地买卖日益兴旺
②政府限制农业的发展
③全球变暖,不利于香港农业发展
④ 农民进入市区寻找高收人工作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图7为平原地区某城市郊区工农业布局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城区),读图后回答问题。如果该城市甲乙丙丁四处均是有空气污染的工厂,该地的主导风向可能是
A.西北风 | B.西南风 | C.偏北风 | D.东南风 |
如果图中①②③代表城市近郊到远郊的农业用地,合理的农业布局是
A.①乳肉、禽蛋基地②粮食基地③花卉基地 |
B.①粮食基地②花卉基地③乳肉、禽蛋基地 |
C.①花卉基地②乳肉、禽蛋基地③粮食基地 |
D.①花卉基地②粮食基地③乳肉、禽蛋基地 |
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表1、表2,完成问题。
表1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
年份 |
种植面积(万h㎡) |
总产量(万t) |
1979 |
18.0 |
896.0 |
1980 |
360.6 |
16335.2 |
1999 |
1335.0 |
40513.5 |
2000 |
1523.7 |
42399.7 |
表2我国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分布
区域 |
1980年 |
1999年 |
大城市郊区 |
70% |
20% |
其他农区 |
30% |
80% |
1979--2000年我国蔬菜
A.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
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一高的变化 |
C.城市对蔬菜的需求量减少 |
D.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 |
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
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 |
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 |
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 |
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 |
读iPod产业链示意图,回答问题。根据图中信息,该类工业的指向型为
A.市场指向型 | B.技术指向型 | C.劳动力指向型 | D.原料指向型 |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各零部件因在生产上的联系而自发地集聚 |
B.iPod产品组装在中国完成得益于铁路、水运等交通的迅速发展 |
C.该工业为寻求最优区位,形成工业分散的现象 |
D.此类工业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