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
项 目 |
2010年 |
2020年 |
2030年 |
人口(亿人) |
14.42 |
15.47 |
16.00 |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 |
6056 |
6838 |
7360 |
人均粮食需求量(千克) |
420 |
442 |
460 |
材料二:1999-2003年我国耕地变化情况分析
年份 |
开发复垦增加耕地 万Km2 |
耕地合计减少量 万Km2 |
各种因素造成的耕地减少比例(%) |
|||
生态退耕 |
农业结构调整 |
建设占用 |
自然灾害毁损 |
|||
1999 |
40.5 |
84.2 |
46.9 |
12.7 |
24.4 |
16.0 |
2000 |
29.1 |
125.4 |
60.9 |
21.2 |
13.0 |
4.9 |
2001 |
20.2 |
183.0 |
71.2 |
5.4 |
19.7 |
3.7 |
2002 |
26.0 |
202.7 |
70.3 |
17.2 |
9.7 |
2.8 |
2003 |
31.4 |
284.4 |
78.6 |
11.6 |
8.0 |
1.8 |
资料来源:《1999-2003年国土资源部土地变更调查》
(1)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是____ ____ 、 。其主要原因是 。
(2)我国开发复垦增加耕地最多的年份是 年;耕地减少最多的年份净减少量达 万平方千米。
(3)1999-2003年间我国耕地数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而因自然灾害损毁造成耕地减少的比例相对 (增加/减小)。
(4)试从我国的气候、地形和水资源特点三方面分析评价我国粮食生产的条件。
近30年来,图中某市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简析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
(3)从环境因素考虑,分别指出该市钢铁厂和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呼之欲出。在中国加入WTO、制造业全球基地初露端倪的大背景下,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其与日韩产业转移的对接,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山东半岛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错位”空间,发展国际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材料二山东半岛、日本、韩国位置图
⑴日、韩两国出现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⑵山东半岛成为日韩产业转移承接地的自然地理区位优势有哪些?
阅读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说明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3)当A国盛行西北风时,B国北部盛行____风。(1 分)
(4)全球变暖对上述两国沿海会产生什么影响?各国政府为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什么措施,至少回答出三条?
读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非阴影部分表示昼)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日,当a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____月____日_____时。
(2)此日,在赤道上,属于东半球且位于白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日之后的三个月,北极圈内的极昼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b点的地方时是9点 | B.图中a、b两点经度相差90° |
C.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 D.图中d、a、e所在的是晨线 |
E.直射点位于(23°26′N,105°E) F.此时,南极长城站可能出现白夜现象
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中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B地降水量多或少的原因。
(2)从C地到D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航行,而从D地到C地航线多选择沿较低纬度航行,简述从C地到D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航行的利弊。
(3)简要分析①、②两地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