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航天人发扬载人航天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说明
| A.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 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 D.客观必须符合主观 |
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 B.唯物主义 | C.可知论 | D.不可知论 |
孔子认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对这两种观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 B.前者否认意识的作用,后者夸大意识的作用 |
| C.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 D.前者是唯心主义,后者是唯物主义 |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五行”,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这种观点
|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缺乏科学依据 |
| B.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
| C.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 D.是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哲学派别 |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万物皆备于我” |
| B.“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
| 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
|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 B.客观精神与主观精神的关系 |
| C.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