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 |
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
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24 L CCl4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A |
B.0.2mol/L的Fe2(SO4)3溶液中SO42-总数为0.6NA |
C.5.6 g铁粉与硝酸完全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NA |
D.28 g N2和CO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总数为2NA |
下列有关物质分离的说法合理的是
A.分离I2和KMnO4两种固体时,可选择加热使I2升华的方法 |
B.除去AgI胶体中的NaI时,可将其装在用半透膜做的袋子里,放在流动的蒸馏水中,该分离方法称为渗析 |
C.粗盐水中含有Ca2+、Mg2+、Fe3+、SO42-等离子,可以通过化学沉淀法除去。如:可以通过加入Ba(NO3)2的方法除去其中的SO42- |
D.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时,可以将其灼烧后加水溶解过滤,在滤液中加适量氯水将碘元素氧化为I2,最后用乙醇萃取出单质碘 |
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高空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低空过量臭氧是污染气体,对人体有危害
②加大铅酸蓄电池、含汞锌锰干电池的生产,满足消费需求
③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含量,PM2.5值越高,大气污染越严重
④用氨水法处理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既可消除其污染,又可得到副产品硫酸铵
⑤过度使用尿素[CO(NH2)2]会使土壤碱化,可用石灰加以改良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③⑤ |
25℃时,向盛有50mL pH=2的HA溶液的绝热容器中加入pH=13的NaOH溶液,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与所得混合溶液的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A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l mol·L—1 |
B.b→c的过程中,温度降低的原因是溶液中发生了吸热反应 |
C.a→b的过程中,混合溶液中可能存在:c(A-)=c(Na+) |
D.25℃时,HA的电离平衡常数K约为1.43×10—2 |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①向溶液中通入CO2, ②继续通入CO2至过量 |
①溶液变浑浊 ②浑浊不消失 |
原溶液一定是NaAlO2溶液 |
B |
①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②滴入一定量盐酸 |
①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溶液变为血红色 |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Fe2+、NO3- |
C |
用洁净铂丝蘸取少量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
火焰呈黄色 |
原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
D |
向溶液中加入盐酸 |
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