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
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
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
|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
|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
|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
现有酵母菌甲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乙进行发酵,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它们放出的二氧化碳与酵母菌甲吸入的氧气之比为:()
| A.3:4 | B.1:2 | C.4:3 | D.2:3 |
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①C6H12O6―→丙酮酸+[H];②丙酮酸+H2O―→CO2+[H];③[H]+O2―→H2O,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 |
| B.第②阶段无ATP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 |
C.第①②阶段能为其他化合物的 合成提供原料 |
| D.第①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①阶段不同 |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氧的作用是:()
| A.在电子传递链的末端与氢结合生成水 |
| B.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
| C.参与酶的催化作用 |
| D.氧化葡萄糖形成丙酮酸 |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合成ATP最多的阶段是:()
| A.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 | B.柠檬酸循环 | C.电子传递链 | D.产生二氧化碳 |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
| A.有些酶是核酸 | 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
| C.酶的活性与pH有关 |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