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问题: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模拟实验。
(1)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A。
已知A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UGUU—。将物质A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 过程。
(2)将提纯的产物X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则产物Y是 ,试管乙中模拟的是 过程。
(3)将提纯的产物Y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Z是 。若该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细胞,则组成子代病毒外壳的化合物的原料来自 。
Ⅱ.下面图甲表示正常人体内血红蛋白合成的某个阶段,图乙是某同学画的相关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表示的过程为图乙中 (填字母)阶段,该过程进行时最多可能需要结构Ⅰ 种。
(2)图乙中所示的所有过程中,正常人体内一般不会发生 (填字母)过程,除此之外发生在相同场所的两个不同过程分别是 (填名称)。
(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两种,除了图中通过合成血红蛋白直接影响人体的这一性状这种方式外,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控制 ,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阅读资料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过多,容易引起有机磷中毒,原因是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抑制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的分解。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解,使神经递质在完成神经兴奋的传递任务之后,尽快消失。有机磷杀虫剂能专门抑制动物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能很快消失,肌肉细胞就会处于持续兴奋之中,表现为震颤不已,直到死亡。
(1)有机磷农药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图乙①________中的物质释放到③中的方式是________,它将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________。
(2)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材料用具:两个相同的甲图装置、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任氏液(青蛙专用生理盐水)、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两个装置编号1、2,并分别将装置中青蛙的“神经—腓肠肌”标本放入盛有等量任氏液的两个培养皿中。
第二步:同时用电极分别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指针都向左偏转,然后恢复。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中国,平均每1 000人中就有一例脊髓损伤的患者,大小便障碍是这些患者生活中的一大尴尬。武汉协和医院的肖传国教授宣称开发出了一项手术,把一根体神经与控制膀胱的内脏神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如图所示的人工反射弧。其结果就是病人虽然没有尿意,但只要挠一挠大腿内侧的皮肤,就可以排尿。肖教授也凭借此成果成为2005年及2009年中科院院士候选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中尿液堆积到一定量时,会不受意识控制地自动排出体外,这个反射弧中,感受器是________,效应器是尿道括约肌,神经纤维兴奋处的膜内外电荷分布为________。在手术后形成的新反射弧中,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新接的体神经属于________(填“传入”或“传出”)神经。
(2)为了检测接受手术的患者的恢复情况,需要进行尿动力学检测,检测前患者需迅速饮水1 000 mL,在排尿时记录其尿量和最大尿流速率。在这个过程中,位于________的感受器感受到渗透压的变化,导致位于________的渗透压调节中枢做出反应,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尿量增多。根据各种检测结果,肖教授宣称手术完全治愈的概率高达85%。
回答下列与血糖调节有关的问题。
(1)如图是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若以“+”、“-”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作用,则③⑤⑦依次为________,作用①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
(2)若下图1中的X、Y表示胰岛细胞分泌的两种激素,则X是________,图2表示进食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a表示________的相对含量的变化,图2所示信息与图1________(填“完全吻合”或“不完全吻合”),说明影响血液中两种激素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空2分,共20分)下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C表示分解者。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
|
(每空2分,共16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对其作用机理的解释之一是“酸生长”学说。“酸生长”学说认为: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泌H+,进而促进细胞伸长。为了验证酸能够促进细胞伸长,现提供黑暗中萌发的小麦幼苗(如图)若干、不同pH值的系列缓冲液、蒸馏水、镊子、刀片、刻度尺、带盖的小瓶等材料器具,请完成相关实验设计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材料的处理:选择若干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切取图中______(字母)对应的胚芽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洗才能作为实验材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性物质作用于________(结构),使之可塑性变大,从而促进了植物细胞伸长生长。
(3)为了确定实验中pH值大致范围,需要做预实验,结果如上面右图示,请问:纵坐标的含义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推测本实验的pH值大致范围是在______________。
(4)正式实验中,请作如下分析:
①如果要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5组实验。(溶液浓度梯度差为1ppm)
②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瓶投入10段相同的实验材料。
③将各组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期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