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A.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HCI气体反应产生了NH4C1固体 |
B.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
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1CI3溶液 |
D.干燥红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 |
X、Y、M、Z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X、Y、Z的电子层数之和为5,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和Z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YZ3极易溶解于水 |
B.Z与M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 |
C.12 g 14X中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6 mol |
D.由上述四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受热易分解 |
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 |
B.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
C.含T的盐中,T元素只能存在于阳离子中 |
D.原子半径:T>Q>R |
溶液中含有NO3-、SO32-、Cl-和NH4+,若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溶液里上述四种离子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A.NO3- | B.SO32- | C.Cl- | D.NH4+ |
以下物质间的每步转化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的是
A.Al → Al2O3→ Al(OH)3 → NaAlO2 |
B.Si → SiO2 → H2SiO3 → Na2SiO3 |
C.N2 → NO→ NO2 → HNO3 |
D.S → SO3 → H2SO4 → MgSO4 |
下列变化中,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A.液氨受热蒸发 | B.加热碘化氢气体使之分解 |
C.加热氯化钠晶体使之熔化 | D.HCl气体溶于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