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一种叫“熊虫”的动物,能耐受-271℃的冰冻数小时(这时它的代谢率几乎可降至0),此时,它的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二糖。实验证明该动物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为了探究海藻糖对普通哺乳动物组织细胞是否也具有上述保护作用,请你分析并设计实验过程。
(1)实验材料:①海藻糖;②细胞培养液及其他相关材料;③适量哺乳动物细胞。
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选择的哺乳动物细胞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_ _的特点。
(2)操作过程
①取适量哺乳动物细胞,等分成甲、乙两组,向甲组细胞中添加 _,向乙组细胞中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③观察并记录两组细胞的生活状况。
(3)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该海藻糖在低温下对普通哺乳动物组织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在环境条件稳定的情况下,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调查可采用_____________法,A种群与B种群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在调查期间B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从表中数据变化来看,造成B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2)A种群逐渐减少,甚至灭绝的情况,最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稳定性下降。
(3)对森林中的四个物种食物组成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如下表:
在方框中绘制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食物网。
(4)该食物网中含有_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若物种乙增加100kg,则至少消耗植物______________ kg。
(5)生态系统是指 。
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 ,该物质通过 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2)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 。
(2)当b物质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d处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 。
(4)据图可知,BDNF具有激活 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 (填“增加”/“不变”/“减少”)。
下图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其中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析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
(2)若Ⅱ4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Ⅱ2的基因型为 。
(3)若Ⅱ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Ⅱ2的基因型为 ,若Ⅱ1、Ⅱ2再生一个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是 。
(4)若要检测Ⅲ3是否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可采取的措施是 ;若要调查某地区甲病的发病率,通常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
某科研人员将绿色的小麦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分析回答:
(1)小麦叶肉细胞进行光反应的场所是 。
(2)B点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A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片细胞内C3的量将 ,原因是 。
(3)在0~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 。
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屈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如下。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和b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
(1)在上述屈反射过程中突触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信号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
(2)若想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这一结论,则应刺激 之间的神经,实验现象为观察到 ,则证明该结论。
(3)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有波动,电位计b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