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理论的是( )
A.长颈鹿最初都是短颈 |
B.长颈鹿在缺乏青草时,只能吃树上叶片,由于颈的经常使用而逐渐变长 |
C.长颈鹿的长颈必须通过长期遗传和变异,逐代选择才能形成 |
D.长颈鹿的长颈是由环境引起的,所以说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技术及方法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鉴定脂肪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
B.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 |
C.运用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
D.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 |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功能和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载葡萄糖的载体蛋白 |
B.内质网既可和外层核膜直接相连,也可和细胞膜直接相连 |
C.细胞生长使物质交换效率增强,细胞凋亡是基因表达的结果 |
D.细胞全能性的表现必须要通过细胞分化才能实现 |
对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各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都有2个染色体组 |
B.甲乙两图对应丁图中的CD段 |
C.甲图可能是卵原细胞的增殖 |
D.丙图中染色体与DNA的比是2∶1 |
下图是测定叶片光合作用强度装置示意图(通过该测定仪的CO2量可忽略不计),叶室为透明玻璃制成。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将装置放在暗处,因植物未进行光合作用,故叶片内只有线粒体产生[H] |
B.给植物浇H218 O,将该装置放在较弱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能够在气泵处检测到C18O2 |
C.该叶片在暗处1小时CO2释放量为P,置于一定光照条件下1小时,测得CO2减少量为Q,则此条件下叶片1小时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量为P+Q |
D.装置放在较强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中ADP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 |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下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量多,光合作用最强 |
B.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
C.D点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
D.D点较B点CO2浓度高,是因为D点温度高,使植物细胞呼吸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