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拨动国人心弦,叩开百姓幸福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
材料一: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在经济新常态下,山东省通过改变政府纯净考核这个指挥棒,使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更趋科学化、合理化、可持续化。山东调整干部考核体系,将以往最受重视的GDP增长指标在考核中的位置下降到第12位,不但出台了对七大行业过剩产能处置的计划,还实施了22个制造业行业的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科学的考核政策,让山东经济发展更趋科学化。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比2013年增加了1.5个和1.2个百分点,金融服务业、旅游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都实现了新突破。
(1)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山东省把握经济新常态改变政府纯净考核的做法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材料二:有观点认为:所谓文化“新常态”,“新”主要体现在创新上,文化发展既要传承传统文化,也要符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常”则代表在多元文化中必须坚持中国自己的主流价值,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潮流和文化成果,“态”代表着文化的创造和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
(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
(3)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文化创造和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
材料:罗阳超负荷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英雄司机吴斌,遇难前刹车挽救乘客;亿万富翁救员工溺亡,至死保持救人姿势,一股股捍卫真善美的正能量喷薄而出,在与假恶丑的交锋中,不仅治疗着不良道德事件给社会带来的创伤,而且有力提升了社会公德,捍卫了公平正义,彰显了中华民族向善向上的美德,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请运用人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谈谈这些“民族的脊梁”的感人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材料: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加至57个国家。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新生事物,亚投行的未来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方面,亚投行主要贷款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大、周期长、盈利弱,且政治风险不小,安全环境多变。亚投行如何在众多基础设施项目中进行取舍和平衡各国需求,是一个大挑战;另一方面,亚投行需要创造国际多边银行的最佳实践,努力让参与者都能满意,协调难度大,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开放包容心态和合作共赢的理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磨合和完善,世界应该对亚投行的探索和不断完善过程给予必要的宽容和包容。
结合材料,请运用矛盾观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在亚投行未来实践运行中应有的战略思维。
材料: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材料一:重庆市把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举办法治文化艺术节,开发制作《拍案说法》、《开心学税法》等电视节目;除了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主阵地开辟法制宣传专栏、专版外,还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现代传播方式,打造法治文化传播新平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出现代法治文化的浓郁氛围,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权靠法”的法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做法的科学性。
(原创)材料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重庆市政府提出全面提高高中教育的普及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完善各区县的图书馆和社区图书室,并定期在图书馆举行科普讲座。为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政府鼓励并支持各种志愿者活动,如关心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市精神文明办还组织评选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等大型活动,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这些活动通过新闻传播开来,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关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等热点问题,弘扬时代新风。
(2)请结合材料二,分析重庆市政府是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