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面是两个区域图,读图完成24~25题。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地位于南温带          ②乙地地形为山地、丘陵 
③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南方向  ④甲、乙两地均位于流域分水岭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甲、乙两地相似的地理环境特征有
①海拔高于四周  ②气候较周边地区凉爽  ③干湿季明显  ④植被以草原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碳足迹是指人类日常活动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排放量既包括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又包括生产或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中隐含的间接碳排放。图示意2007年中国各省区碳足迹总量。据此回答小题。

我国碳足迹总量较大的省区主要分布在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沿海地区 D.西部地区

下列影响各省区碳足迹总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 B.产业结构 C.气候因素 D.人口密度

图甲为地球某日昼夜情况示意图,N为北极,S为南极,P为120°E经线和晨线的交点。图乙表示旗杆的日影(图中短粗线)朝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若从该日开始P点向北极点移动,每天的同一时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乌拉尔山北部地区逐渐出现极夜现象
B.澳大利亚的悉尼日出时间不短推迟
C.美国西部旧金山市多为艳阳高照
D.国际日界线上黑夜的纬度范围将不断增大

当P点为2013年4月22日(星期一)9:10时,福建师大附中进行全校升旗仪式,上图乙中旗杆的影子朝向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径流系数,是指某一时期的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的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图示区域等值线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处气温年较差不超过22℃
B.B处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高,是由于海拔高气温低
C.C处等温线大致东北—西南走向,主要是受海陆因素作用的结果
D.1月的等温线比7月密集,主要是受海陆因素的影响

调查发现图中的A处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处径流系数增大,下渗也增大
②A处近些年来,森林植被被破坏,对水源涵养有减弱趋势,不稳定径流增大
③A处径流系数增大,对河流补给变得不够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④A处径流系数增大,使当地气候将变得更加湿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西北航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2012年,3名探险家驾驶帆船历经半个月驶完“西北航道”北段的路线。下图为北极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本次3名探险家驾帆之旅的最佳季节及自然原因正确的是

A.夏季海冰面积小 B.春季白昼时间长
C.秋季气温高 D.冬季盛行极地东风

关于A、B两处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处沿岸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主要为拉布拉多寒流的作用
B.B处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主要是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C.A地处该国沿海,为该国人口主要分布区
D.B处主要发展林业,森林资源丰富

崇明岛上一家农业合作社种田用上了新模式。春天种玉米,秋天种花菜。玉米秆、花菜叶等“农业垃圾”用来养猪羊;猪的部分粪便“撒”入蟹塘,成为浮游水生物的营养食品,而浮游生物营造的优良水环境则为虾蟹质量“打基础”;年底清塘时,塘底污泥作为肥料还田,增强土地肥力。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描述的农业新模式与下列选项最吻合的是

A.旱作农业 B.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生态农业

根据以上材料画出的示意图,图示中的数码与文字组合正确的是

A.①——猪羊、②——玉米花菜、③——浮游水生物、④——虾蟹
B.①——玉米花菜、②——浮游水生物、③——虾蟹、④——猪羊
C.①——玉米花菜、②——猪羊、③——浮游水生物、④——虾蟹
D.①——玉米花菜、②——猪羊、③——虾蟹、④——浮游水生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